当前位置: 主页 > 柳州信息 > “取”与“不取”,背后体现的是对公私界限的

“取”与“不取”,背后体现的是对公私界限的极致恪守。古代先贤对二者界限的坚守极为严明。汉时安陵项仲山,渭河饮马必投三枚铜钱,表示不敢妄占涓滴之利。三国时期,吴国郁林太守陆绩,卸任归乡行囊萧然以至舟轻难行,宁取岸边顽石压舱,亦不取公家一木。这些看似决绝的行动,实则在人心与物欲之间划下公私分明的凛然界限——不妄取分毫,不僭越寸心。

  面对诱惑,“不取”尤需勇气与定力,关键在于做到慎独。东汉杨震赴任东莱太守途中,路经昌邑县,县令王密在夜晚携带黄金拜访,以报答曾经的举荐之恩,认为“暮夜无知者”。杨震正色以“四知”回应:“天知,神知,我知,子知。何谓无知!”王密听后羞愧离开。故事告诉我们,在无人监督之时,在看似“合情理”的馈赠面前,内心的戒尺更要时刻保持警醒。慎独之要,在于暗室不欺,须有“不愧屋漏为无忝,存心养性为匪懈”的自觉,以强大的自律抵御诱惑。每一次在“可以取”时选择“不取”,都是在加固心中廉洁自律的堤坝。


  
  • 上一篇:朝阳社区常态化排查奇峰小筑消防隐患
  •       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